寶寶出生后,的任務就是吃喝拉撒。而培養(yǎng)“吃貨”的步,就是從輔食開始。本文是通過解析對一萬一千余位媽媽的調查報告,得出的2019年最新款“中國家庭輔食喂養(yǎng)現(xiàn)狀”,希望能夠對行業(yè)有所裨益。
本次接受調查的媽媽中有60%以上是90后,參與調查的寶寶有34%在0—6個月,一歲以前的寶寶占比80%。很明顯,90后媽媽已經是輔食消費的主力軍,那么她們在輔食喂養(yǎng)上都關注什么?
新生代科學喂養(yǎng)
據調查,有80%以上的媽媽選擇6個月以后為孩子添加輔食。49%的媽媽會經常關注輔食喂養(yǎng)知識,28%比較關注,22%偶爾關注,只有1%選擇不關注,可以說,新一代寶媽對輔食的關注度非常高。
在添加輔食的原因上,有“豐富寶寶的飲食”、“鍛煉咀嚼、吞咽的能力”、“補充鐵等微量元素”、“喝奶喝不飽,需要輔食補充營養(yǎng)”這四種選項多選,每一種原因的中選率均達50%以上?梢哉f,新一代媽媽科學喂養(yǎng)的需求也很高,其中更是有71%的媽媽更想知道輔食該如何添加能解決孩子的綜合營養(yǎng)需求。
新生代喂養(yǎng)習慣
在喂養(yǎng)習慣上,70%以上的媽媽給寶寶喂的口輔食是購買的配方米粉,10%給寶寶口喂食自制粥,10%給寶寶口喂食蛋黃。實際上,用大米制作的米粉具有低敏、好消化的特點,但純大米的主要作用是飽腹,無法補充孩子需要的營養(yǎng),故大多數媽媽選擇為孩子喂食配方米粉作為口輔食。
在喂養(yǎng)次數上,近半數媽媽每天會給寶寶吃兩次輔食,還有三成媽媽會給寶寶吃三次或三次以上的輔食;在喂養(yǎng)周期上,僅有34.9%寶媽會給寶寶吃輔食到2歲以上,22%的寶媽只給寶寶吃輔食4—6個月就改換成人飯菜。換成人飯菜的主要原因是寶寶出牙較多,咀嚼能力較好。
輔食購買習慣
除了自制輔食,寶媽在產品種類的選擇上也變得越來越多樣。其中米粉占比86%,面條緊隨其后,占比61%,餅干等零食占比57%?梢娒鏃l和零食已成為寶媽最愛嘗試的兩大產品。再次之,果泥占比33%、肉泥占比24%、菜泥占比18%,輔食細分品項的消費需求較之前幾年明顯增強。
如下圖,寶媽在購買米粉前,約七成會選擇看育兒app、媽媽論壇的口碑和測評、被小紅書、抖音種草,還有五成寶媽會去母嬰店逛逛,聽導購的介紹。
購買一罐米粉,70%寶媽選擇到更專業(yè)的母嬰店,她們能夠接受的價格區(qū)間在60—120元,120元以上僅占5.9%,為寶寶投入的輔食費用大多在500—2000之間,僅有一小部分達不到500元。
截止目前,66%的媽媽給寶寶嘗試過1—2種品牌的米粉,可見只要寶寶喜歡吃,媽媽也會繼續(xù)為寶寶買同款米粉,故門店選擇品牌“一步到位”十分重要。
實際上,相對于奶粉,輔食就是一個容錯率更低的行業(yè)。試想,消費者給孩子買的輔食如果不好吃,可能就會選擇自制輔食,而不再購買輔食了。從消費者“一步到位”的選擇思維來看,每個門店似乎能夠估算目前自身的輔食銷量,也可以預見接下來在選品、營銷上需要調整的關鍵。